-
3月26日-田北辰 三隧分流 公交票價
政府落實三隧分流計劃,希望可減輕隧道的塞車壓力,究竟新計劃能否有效改變司機的駕駛習慣?
-
3月25日-盧寵茂 醫護人手 北京之行
政府擬引入海外護士,紓緩人才短缺,究竟輸入醫護人員應有何標準?如何確保其工作水平?
-
3月19日-李慧琼 人大工作
民建聯主席、立法會內務委員會主席、區議員李慧琼獲選為全國人大常委,她未來如何部署工作,為國家及香港發展,建言獻策?
-
3月18日-梁振英 政協工作 香港發展
全國政協落幕,梁振英連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本港未來政協工作將有何改變?本港發展如何配合國家發展?
-
3月12日-譚耀宗 人大政協會議
全國人大及政協會議順利結束,選出新一屆領導人,究竟新一屆領導班子將如何處理「一國兩制」工作?內地經濟及政治將如何發展?
-
3月11日-孫東 創新科技政策
政府在新一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將撥款90億元,用於生命健康及人工智能數據科技研發,大學及科研機構可申請撥款,究竟政府應如何使用這筆款項?本港創新科技應如何發展?
-
3月5日-鄧家彪 財政預算案 輸入外勞
本港經濟復常,缺乏人手,商界要求盡快加大力度輸入外勞,財政預算案亦提出培養本地人才,究竟勞工界如何應付輸入外勞的呼聲?
-
3月4日-陳茂波 財政預算案 經濟復常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提出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繼續派發消費券及減稅,但力度就減弱,政府預計未來仍有赤字預算,政府應如何量入為出?
-
2月26日-邵家輝 財政預算案
政府在財政預算案中為推動本港旅遊業,推出2億元基金,吸引大型活動來港舉辦,究竟這能否幫助本港旅遊業及零售業復甦?
-
2月25日-許正宇 財政預算案 金融發展
政府推出下年度財政預算案,繼續派發消費券,但就由一萬元減至五千元,但就大力推動金融及創新科技,這能否為本港帶來發展機遇?市民又是否接受這份預算案?
-
2月19日-陳家強 預算案期望 疫後經濟
財政司司長將於下周三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並預告可能有過千億財政赤字,外界則要求再派發消費券及不同的紓困措施,究竟今次預算案應如何平衡?
-
2月18日-張國鈞 中東之行 法律發展
行政長官率率官員及商界代表,前往中東國家訪問,開拓商機,究竟今次訪問有何成果?能否發展當地市場
-
2月12日-施永青 樓市前景
本港與內地全面開關及美國減慢加息速度,會否有利本港樓市?而本港負資產數目上季重上1.2萬宗,創18年高位,樓市未來將如何發展?
-
2月11日-何永賢 簡約公屋
內容:政府提出以264億元,在未來5年興建3萬間簡約公屋,使用期為5年,究竟簡約公屋能否幫助解決劏房戶房屋問題?是否物有所值?
-
2月5日-梁兆基 發展前景 疫後經濟
香港去年本地生產總值下跌3.5%,因出口貿易下跌,本港在疫情後應如何發展經濟?預算案應如何協助本港經濟走出疫情的影響?
-
2月4日-謝展寰 垃圾回收 電力發展
政府計劃今年年底推出垃圾徵費計劃,招標生產徵費膠袋,但因標價太高,需撤回招標,重訂招標條件,垃圾徵費計劃會否因此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