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在線
「杏林在線」精選醫學專題,邀請醫生討論及分析各類型醫學報告。 更多
下架日期
2024年03月31日
聲道
粵語
片長
7 分鐘
集數
52
節目級別
I
  • 10月2日-治療青光眼

    青光眼是香港主要的致盲眼疾,平均每一百位四十歲以上人士便有三人確診,這種病會破壞視覺神經,一旦受損,便難以逆轉。初期患者亦可能無明顯病徵。今集《杏林在線》請來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教授講解青光眼的檢查及預防方法。

  • 9月29日-「乳」後彩虹

    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在過去十年有持續上升的趨勢。面對病情及治療過程,不少患者在身心上均可能大受影響。今集《杏林在線》請來腫瘤科醫生講解乳癌的高風險因素,亦有康復者分享走過低谷的經歷。

  • 9月25日-靜脈曲張

    不少人工作時要長時間站立或坐下,若時間太久可能會導致腿部靜脈曲張。彎曲腫脹的血管不單影響腿的外觀,嚴重的甚至會令皮膚潰爛。今集《杏林在線》請來港大外科學系教授講解治療及預防靜脈曲張的方法。

  • 9月22日-銀髮養生術

    香港人越來越長壽,但年老不等於衰老。今集《杏林在線》請來健身室教練、營養學家及精神研究專家,講解長者可以如何從運動、飲食及認知方面延緩衰老,又會請來兩位銀髮族,分享養生保健心得。

  • 9月18日-紓緩肩頸痛

    都巿人經常用電腦,按手機,不良姿勢有機會引致肩頸痛,若不及時處理更可能導致頸椎退化。

  • 9月15日-伴你「童」行

    兒童紓緩服務是為患有危重疾病的兒童及其家人提供適切服務,改善他們的生活質素。 今集《杏林在線》透過分享一名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個案,展示兒童紓緩服務如何可以為患者及家人重拾信心,協助她們走過艱難歲月。

  • 9月11日-盆底器官下垂

    女士如果發現陰道附近有腫塊凸出,並有不舒服的感覺,這有可能是「盆底器官下垂」的症狀。今集《杏林在線》請來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張優嘉名譽臨床副教授,講解甚麼是盆底器官下垂,造成這症狀的成因及治療方法。

  • 9月8日-「果」然如此

    水果含有豐富維他命及礦物質,但同時亦含有果糖。如果攝取過多果糖可能會導致肥胖、脂肪肝等問題。今集《杏林在線》請來腸胃肝臟科醫生及營養師講解果糖對身體的影響,以及吃水果如何更有「營」。

  • 9月4日-治療生蛇

    「生蛇」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病毒引發的皮膚病,患者身體多個部位可能出現水泡,如果病毒侵襲面部三叉神經,更有機會影響視力及聽覺。今集《杏林在線》請來港大醫學院免疫及過敏科教授講解有關生蛇的治療及預防方法。

  • 9月1日-磨損的膝關節

    退化性膝關節炎不是長者「專利」,肥胖或經常負重物的人,膝關節均有機會提早退化。近年更多患者適合做半膝關節置換手術,而非傳統換全膝關節。今集《杏林在線》請來骨科醫生講解手術的做法及利弊,亦有患者分享術後的康復進展。

  • 8月28日-肝癌療法

    肝癌是本港第三號癌症殺手,很多時早期症狀不明顯,至病人確診時病情可能已惡化。近年醫學界引入介入式療法,為不適合做切除手術的患者提供多一個治療方案。 今集《杏林在線》請來中大醫學院教授講解這種新療法適合哪類患者及需留意的地方。

  • 8月25日-中風之後

    中風是嚴重的腦血管疾病,會影響患者手腳活動及說話能力,即使康復期間亦可能出現痙攣。今集《杏林在線》請來腦神經科醫生講解中風成因,又會有學者介紹新發展的醫療技術,如何協助中風患者恢復手腳活動及提升自理能力。

  • 8月21日-微笑矯視

    不少近視人士為了不用戴眼鏡,會選擇做激光矯視,而近年簡稱「微笑矯視」的「小切口透鏡切除手術」亦逐漸多人採用。今集《杏林在線》請來香港眼科學會主席李琬微醫生,跟我們講解這種新的矯視技術與傳統的激光矯視手術有甚麼分別,它的特點及技術限制等。

  • 8月18日-肥厚的心

    心肌肥厚可能會影響心臟泵血,而遺傳病「法布瑞氏症」是其中一種導致心肌肥厚的原因,由於病徵與其他心臟疾病相似,所以容易被誤診。今集《杏林在線》請來心臟科及腦神經科醫生,講解心肌肥厚的成因、病徵及治療方法。

  • 8月14日-慎用止痛藥貼

    不同年紀人士都有機會出現肌肉或關節痛,有人使用藥貼,亦有人塗藥膏紓緩。但無論是內服抑或外用藥物,當中很大機會都含有消炎成分。 今集《杏林在線》請來香港大學藥理及藥劑學系兼任講師王潔婷講解止痛藥貼或藥膏的成分及要注意的地方。

  • 8月11日-肺塵埃沉著病

    如果長時間在充滿塵埃的環境工作,而沒有戴適當口罩,可能會患上「肺塵埃沉著病」。 今集《杏林在線》分享一名肺塵病患者的經歷,了解患病過程,亦請來醫生及治療師講解肺塵病成因及紓緩症狀的方法。

  • 8月7日-中西醫看「瞓捩頸」

    不少人睡醒後曾出現頸痛,更可能無法轉動的情況,俗稱「瞓捩頸」,亦稱為「落枕」。在中醫及物理治療方面各有紓緩及治療方法。

  • 8月4日-告別大近視

    今集《杏林在線》請來眼科專科醫生,講解有甚麼方法減慢及預防兒童近視,亦請來視光師講解不同矯視眼鏡可如何控制兒童近視加深。

  • 7月31日-驅蚊產品

    夏天蚊蟲活躍,不想被蚊叮,便要做好防蚊措施,巿面驅蚊產品不是人人適合使用,今集《杏林在線》請來藥劑師,講解驅蚊產品應如何選擇。

  • 7月28日-今夏不中暑

    夏季天氣經常酷熱高溫,若果長時間在戶外工作或活動,身體容易出現過熱情況,嚴重的可能引致中暑,若不及時降溫及急救會有生命危險。今集《杏林在線》請來山藝教練及急症科醫生講解中暑的成因及急救方法,又有甚麼措施可以預防。

  • 7月24日-中醫防中暑

    天氣酷熱,户外活動及工作容易中暑。在中醫角度,原來中暑亦有「陽暑」及「陰暑」之分,兩者症狀不同,紓解方法亦有異。今集《杏林在線》請來註册中醫師講解中暑的成因,症狀及預防方法。

  • 7月21日-有口難嚥

    一些有吞嚥困難的嚴重智障人士,因無法正常進食,要靠開胃造口灌入食物。今集《杏林在線》請來小兒外科醫生講解開胃造口手術的過程,亦請來照顧者分享灌食的方法,及胃造口護理的注意事項。

  • 7月17日-孕婦飲食

    不少準媽媽在意懷孕期間的飲食,想為胎兒補充多些營養,但又怕吃太多,引申其他健康問題。究竟制定餐單前要考慮甚麼呢?今集《杏林在線》請來英國註冊營養師,為我們講解孕婦飲食上的注意事項。

  • 7月14日-當陽光不再燦爛

    四十歲的翁偉泉Dicky,臉上布滿色斑,全身的皮膚亦十分乾燥,原來他自小,有著色性乾皮症這個罕見病。

  • 7月10日-甲狀腺上眼

    部分有甲狀腺疾病的患者,可能會凸眼或眼乾,這些症狀又俗稱「甲狀腺上眼」。究竟為何甲狀腺有事,會影響了雙眼? 今集《杏林在線》請來眼科專科醫生,講解甲狀腺眼疾的成因和病徵。

  • 7月7日-新紮醫護

    近年醫護流失率上升,醫療界挽留人才之餘,亦須要培育「新血」加入。今集《杏林在線》帶大家走入應屆醫科畢業生King,和護理系學生Kelvin的生活。到底他們的實習日程和學業有多繁重?這班準醫護又為何想加入醫療行業?

  • 7月3日-眼瞼腫瘤

    如果眼睛周邊的皮膚出現腫塊或斑,可能是患眼瞼腫瘤的先兆。因為部分症狀同生眼瘡相似,不少人都看輕了其嚴重性。

  • 6月30日-如何不跌倒

    長者跌倒,輕則擦傷,嚴重可能導致骨折。究竟有甚麼新技術可以評估長者跌倒的風險?

  • 6月26日-心房顫動新治療

    心房顫動是常見的心律不正問題,有機會誘發中風及心臟衰竭。究竟新技術可以如何幫到患者治療?

  • 6月23日-腸黏連導致腸塞

    如果曾做腹部手術,就有機會出現後遺症「腸黏連」。患者會出現腸塞,導致肚痛、嘔吐及不能排便等。

  • 6月19日-功能性鼻整形手術

    鼻整形手術不僅用來改善外觀,有些是有功能,用作矯正呼吸不暢順或鼻塞等問題。

  • 6月16日-全職爸爸

    研究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小孩中,男童佔的比例較高。究竟父親的照顧對這班小孩有多重要?今集《杏林在線》請來全職照顧自閉症譜系障礙和中度智障兒子的Ronald,分享父子相處點滴,亦請來註冊臨床心理學家及社工,...

  • 6月12日-腎癌

    腎癌在本港有上升的趨勢,早期徵狀不明顯,到病人病發求診時,可能到了晚期階段。到底腎癌是否能及早發現及介入治療?又有甚麼治療方法?今集《杏林在線》請來泌尿外科專科醫生講解。

  • 6月9日-萬分之一的配對

    血癌患者病情嚴重的時候,有可能要接受骨髓移植。但要找非血緣骨髓捐贈者的成功率是一萬分之一。今集《杏林在線》請來捐贈者及受贈者分享他們的故事,也請來血液及血液腫瘤科醫生講解骨髓移植的過程。

  • 6月5日-精神健康問題

    近期社會頻頻出現暴力事件,跟精神健康狀態是否有關呢?如何分辨自己是否患情緒病,平日又應該如何調節精神狀態?今集《杏林在線》請來精神科醫生講解。

  • 6月2日-水之科學

    水療的水溫和浮力可以紓緩關節及肌腱炎症的痛楚。究竟水療應該如何做?今集《杏林在線》請來物理治療師帶大家認識水療。

  • 5月29日-慎用眼藥水

    眼累、眼乾,甚至出紅筋時,不少人會在巿面購買非處方眼藥水,但當中有些成分,原來不可以隨便使用,今集《杏林在線》請來藥劑師跟我們講解買眼藥水應該留意甚麼。

  • 5月26日-耳朵聽不清

    耳朵出現膽脂瘤的患者,聽力會變差或頭暈。本身是樂隊結他手的Fantasy,正正因為耳朵有膽脂瘤而要暫別樂隊。今集《杏林在線》他會分享手術後如何重新適應生活,亦請來耳鼻喉科醫生講解膽脂瘤的成因及手術過程。

  • 5月22日-跌打與物理治療

    扭傷或撞倒時,有人會選擇看跌打或看物理治療,這兩種治療方法在醫理上大不同 。

  • 5月19日-活肝移植

    「杏林在線」精選醫學專題,邀請醫生討論及分析各類型醫學報告。

  • 5月15日-控制壞膽固醇

    膽固醇過高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今集《杏林在線》請來心臟科醫生,講解新一代藥物可以如何控制膽固醇,以及膽固醇過高的人,在飲食上應該如何作出調節。

  • 5月12日-「雙刃劍」類固醇

    類固醇是治療炎症的常見藥物,但患者若長期依賴可能會造成上癮, 引發更嚴重的皮膚問題。今集《杏林在線》請來醫生及藥劑師講解類固醇的利弊,亦有曾對類固醇上癮的人士分享戒用類固醇的心路歷程。

  • 5月8日-心肌肥厚

    香港每年有六千多人死於心臟病,其中由心肌肥厚引致的心臟衰竭很常見。平時行路氣喘,心口痛可能代表心臟已響起警號。今集請來心臟科醫生講解心肌肥厚成因及控制病情的方法。

  • 5月5日-難以生育的「泡泡」

    本港平均每十名在生育年齡的女性,便有一人患上「多囊卵巢綜合症」。患者大多會出現經期紊亂導致較難受孕,亦會出現皮膚問題。今集《杏林在線》訪問婦產科醫生講解治療方法,亦會由患者分享治療經歷,及如何為婚後做準備。

  • 5月1日-治療白內障

    白內障是常見的眼疾,會令患者視力減弱及變得渾濁,延誤治療更可能引致失明。現時透過手術植入人工晶體是治療白內障的主要方法,今集《杏林在線》請來大學眼科教授講解人工晶體的不同種類,以及最新的植入手術方法。

  • 4月28日-當「性」變成癮

    化名 JACKY 的他過往經常光顧色情場所,更逐漸沉迷,到底甚麼是「性成癮」?今集《杏林在線》會透過 JACKY 的經歷剖析「性成癮」的成因,以及他的戒癮過程。我們亦請來治療師,解釋「性成癮」的特徵,和講解可能造成的影響。

  • 4月24日-聽力衰退背後

    不少人認為年紀大,聽力下降很平常,所以容易忽視這個問題。但原來聽力衰退可能和腦退化症有關。今集《杏林在線》請來耳鼻喉科醫生講解兩者的關係,又會剖析長者若能及早診斷有聽損情況,如何對減慢腦退化有幫助。

  • 4月21日-路是自己走出來

    視網膜色素病變主要跟遺傳有關,患者視力會逐漸衰退,甚至可能完全失明,至今無法根治。今集《杏林在線》請來眼科醫生講解發病前做篩查的重要性,亦有患者分享失明後,如何走出心理及生理關口,積極面對人生,更成為一名長跑教練。

  • 4月17日-濕疹及霉菌

    近日天氣回暖,濕度上升,很多人的濕疹都復發。而在翳焗環境下滋生的霉菌,亦有機會導致皮膚病。不同種類的皮膚病,如果用錯治療方法,隨時可能令病情更加嚴重。

  • 4月14日-單車急救隊

    不少香港人放假會到郊外踏單車,但近年與單車有關的事故不斷增加。單車駕駛者應如何避免受傷?今集《杏林在線》帶大家跟隨聖約翰救傷隊的急救員,沿單車徑了解單車意外發生的原因,亦請來急症科醫生講解如何可避免踏單車時受傷。

  • 4月10日-心臟植入儀器

    近年市面出現各種新型的心臟植入儀器,用於治療不同的心臟問題。究竟這些新研發的心臟植入儀器跟舊型儀器有甚麼分別? 不同病症的患者又應該如何選擇心臟植入儀器? 今集《杏林在線》請來香港心臟電生理醫院聯會前主席高耀鈞醫生講解各種心臟植入儀器的特性

  • 4月7日-三倍幸福

    不少父母渴望迎接新生命,今集《杏林在線》帶大家走入一個三胞胎家庭,體會父母照顧三名初生嬰兒的苦與樂?不過,多胞胎的孕婦和嬰兒,較單胎分娩有更多風險,甚至可能要做減胎手術。我們請來婦產科醫生,分享多胞胎孕婦和嬰兒可能面對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