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在線
「杏林在線」精選醫學專題,邀請醫生討論及分析各類型醫學報告。 更多
下架日期
2025年01月23日
聲道
粵語
片長
7 分鐘
集數
52
節目級別
I
  • 7月26日

    「杏林在線」精選醫學專題,邀請醫生討論及分析各類型醫學報告。

  • 7月22日 - 遇溺應變

    近年本港的遇溺事故有上升趨勢,世界衛生組織三年前亦將每年七月二十五日訂為「世界預防溺水日」,呼籲民眾注意水上安全。 今集《杏林在線》請來中國香港拯溺總會預防溺水委員會主委何福強講解若一旦遇溺要如何應變,又可以如何預防遇溺情況。

  • 7月19日- 目不斜視

    兒童患有斜視或弱視,不單會影響視力,還可能令他們在外觀上變得自信心不足。今集《杏林在線》分享兩名學生在治療眼疾上的經歷,又請來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學者講解斜視及弱視的成因、症狀,如何盡早識別及治療方法。

  • 7月15日-放榜壓力

    每年七月中學文憑試放榜,家長及同學難免會在這段時間忐忑不安,情緒波動。今集《杏林在線》請來學友社註冊社工,跟我們講解放榜前後考生及家長常見的情緒問題,又應如何準備及面對壓力,在甚麼情況下需要尋求協助。

  • 7月12日-人工智能醫療應用

    全球進入人工智能新世代,本港醫療界亦逐步將它加入在疾病篩查、手術規劃,以及傳染病學估算等範疇。今集《杏林在線》邀請眼科、骨科及公共衞生專業醫生及教授,講解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加強醫療應用,以及運用這種新技術有哪些具爭議的地方。

  • 7月8日-鼻竇炎

    人的鼻竇會因外來刺激,造成流鼻水及鼻塞等症狀。如果長期不理會,可能出現鼻瘜肉,導致嗅覺、味覺異常。到底鼻竇炎與鼻瘜肉能否根治?今集《杏林在線》請來中大醫學院頭頸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黎至豐講解鼻竇炎的症狀及治療方法。

  • 7月5日-奶茶與腎石

    不少人喜歡飲港式奶茶,這種飲品更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不過有人卻擔心奶茶會增加患腎結石的風險。今集《杏林在線》訪問了沖奶茶師傅及腎結石患者,分享飲奶茶的經驗,亦請來中大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及營養師,拆解奶茶與腎結石的迷思。

  • 7月1日-玫瑰痤瘡

    如果臉上出現紅斑,並有灼熱感覺,部分人可能以為是敏感或暗瘡,但原來這亦是「玫瑰痤瘡」的症狀,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越趨嚴重。今集《杏林在線》請來香港皮膚科醫學院主席楊志強講解玫瑰痤瘡的成因,如何辨識及治療方法。

  • 6月28日-流感小博士

    每年流感季節均有數以萬計市民受感染,加上新冠肺炎夾擊,究竟如何分辨新冠及流感兩種病毒?今集《杏林在線》分享一班中、小學生參觀港大實驗室的經歷,講解如何辨識及預防這兩種病毒,又請來傳染病專家闡釋注射疫苗的重要性。

  • 6月24日-遠離「游泳肩」

    不少都市人均有肩膀痛的問題,如果舉手高過肩膀時感覺痛楚,有可能是患上「游泳肩」,這疾病跟常見的「五十肩」症狀相似但成因不同。今集《杏林在線》請來中大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羅英勤講解「游泳肩」的成因及預防方法。

  • 6月21日-防災有道

    每逢雨季,本港不少地方均有水浸風險,除了大雨之外,颱風、火警或反常天氣均有可能造成破壞及傷亡。今集《杏林在線》分享粉嶺一戶村民遭遇水浸的經歷,又有紅十字會代表講解一旦遇上災難事故應如何應變,又有甚麼方法可防患於未然。

  • 6月17日-脊椎腫瘤

    腰背痛、腳痛、手腳無力,很多人以為是由於年紀大,身體機能轉差造成,但原來這些同時亦是患脊椎腫瘤的症狀。今集《杏林在線》請來中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系陳遠忠助理教授講解脊椎腫瘤的症狀,如何識別及治療。

  • 6月14日-失去的「子女」

    流產是懷孕婦女不願見到的困境,甚麼原因會導致流產?流產後應如何處理情緒,避免影響生活和婚姻關係?今集《杏林在線》分享一名曾兩度流產女士的心路歷程。我們亦請來婦產科醫生講解流產的成因及有臨床心理學家闡釋流產後如何紓緩情緒。

  • 6月10日-術後輔助免疫治療

    近年香港的腎癌個案有上升趨勢,腎癌患者接受腫瘤切除手術後,部分風險較高人士有機會復發。今集《杏林在線》請來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理事王俊威,跟我們講解最新的「術後輔助免疫治療」,如何可以減低腎癌患者復發的機會。

  • 6月7日-治療白內障

    隨著年齡增長,眼球的晶體會逐漸老化變得混濁,影響視力。透過手術植入人工晶體可以治療白內障。今集《杏林在線》分享兩位患者治療白內障的經歷,亦有專科醫生講解手術過程及不同人工晶體的功效。

  • 6月3日-夜間高血壓

    本港近三成人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問題。不過即使控制好日間的血壓,到了晚上血壓水平仍有機會超標。今集《杏林在線》請來中大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副教授李錦培講解甚麼是「夜間高血壓」? 它的成因及如何可以做好監察。

  • 5月31日-為何長不高?

    一些青少年自小比同齡兒童矮小,即使踏入青春期,身高增長亦較為緩慢,這可能是由於患上「生長激素缺乏症」。 今集《杏林在線》請來港大醫學院臨床助理教授講解這種疾病的診斷,以及治療期間要注意的事項,包括注射生長激素的黃金期及副作用等。

  • 5月27日-隱睪症

    隱睪症一種先天性疾病,部分男嬰出生後,睪丸無法下降至正常位置,令發育受影響。 如果要進行手術也可能令家長很擔心。 今集《杏林在線》請來香港兒童醫院小兒外科顧問醫生陳健維,跟我們講解有關隱睪症的治療方法及患者家長要注意的地方。

  • 5月24日-中醫理論

    中醫擁有一套獨有的醫學理論,著重病人內在調理,抵抗致病外邪。今集《杏林在線》帶大家走進中醫世界,訪問多名中醫師,了解把脈、舌診如何判斷人體五臟六腑症狀,「拔罐」又如何做到通則不痛,亦會帶大家了解九類體質,及早調理,做到未病先防。

  • 5月20日-甲狀腺結節

    談到甲狀腺疾病,很多人會聯想到「大頸泡」,除了較常聽到的「甲狀腺亢進症」,還有可能是「甲狀腺結節」, 究竟甲狀腺為何會出現結節? 應如何治療? 又是否有較新的處理方法? ...

  • 5月17日-中西醫協作治療

    中西醫協作,即中醫及西醫共同治病方案,近十年在本港積極推展,除了癌症紓緩,痛症及中風等指定病種,還研究擴大合作範疇。今集《杏林在線》訪問多名中醫及西醫,講解兩者如何互相兼容治療,亦請來癌症康復者分享中西合壁的抗癌經歷。

  • 5月13日-身體檢查

    經常說「預防勝於治療」,定期做身體檢查,有助及早發現隱疾。但巿面的體檢選項五花八門,最基本要檢查甚麼項目?今集《杏林在線》請來家庭醫學專科醫生跟我們談談體檢須知。

  • 5月10日-山野尋人

    近年與行山有關的事故增加,一班行山人士自發組成郊野義務搜索隊,希望運用民間力量尋找山嶺失蹤人士,行山意外通常怎樣發生?今集《杏林在線》,攝製隊跟隨郊野義務搜索隊一起上山,了解他們如何運用搜索技巧,拯救失蹤者。

  • 5月6日-乾燥症

    如果長期覺得口乾、眼乾,或者皮膚乾燥,有可能是患上乾燥症。它跟免疫系統有關,如果不及早處理,有機會引發併發症。今集《杏林在線》請來風濕科醫生講解乾燥症的診斷及治療方法。

  • 5月3日-尼古丁作怪

    吸煙危害健康,不僅引致肺癌、心臟病及腦血管問題等,還會令人上癮。不少煙民曾嘗試戒煙,但往往失敗收場。戒煙為何這麼困難?怎樣才能戒掉煙癮?今集《杏林在線》請來兩位戒煙者分享戒煙心得,亦有醫生講解透過戒煙輔助藥物增加成功率。

  • 4月29日-腦膜炎雙球菌

    發高燒、嘔吐等是腦膜炎的常見症狀,因為跟一般感冒情況相似,令家長很容易混淆。家長要如何分辨小童患上腦膜炎?若果確診,又可以如何治療?今集 《杏林在線》請來兒童及青少年科專科醫生跟我們講解腦膜炎的成因及醫治方法。

  • 4月26日-心血不倒流

    「心瓣」是心臟中類似閥門的器官, 用以維持血液循環的單向流動。不過每一百人當中大約有四至五人患有「主動脈心瓣倒流」,這疾病會引致呼吸困難,更可能導致心臟衰竭。...

  • 4月22日-逆流性食道炎

    飲食習慣、壓力大等原因,均有機會引致胃酸倒流。如果經常出現這情況,便有機會傷害食道壁,造成食道炎,嚴重的更會引發其他併發症。今集《杏林在線》請來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臨床副教授講解如何治療胃酸倒流,又有甚麼方法預防這個病症。

  • 4月19日-醫療科研之路

    政府近年推動香港發展成為「醫療創新樞紐」,希望加強研發藥物、醫療技術及治療方法。今集《杏林在線》分享三個本地醫療研究團隊如何發展創新項目,以及在擴展研究規模時所遇到的瓶頸位。亦有香港科技園代表講解研究團隊一般會面對的問題。

  • 4月15日-肛裂及肛門瘻管

    今集《杏林在線》請來外科學系臨床副教授講解甚麼是肛裂及肛門瘻管,又有甚麼方法治療及預防。

  • 4月12日-癌症免疫療法

    子宮頸癌患者如果癌細胞已擴散到其他器官,過往大部分均以化療或放射性治療診治,但由於這兩種療法均有副作用,近年不少人亦採用較新的免疫治療。今集《杏林在線》分享一名末期子宮頸癌患者的治療歷程,又請來臨床腫瘤科醫生講解免疫治療的原理及副作用。

  • 4月8日-自閉症心智解讀

    自閉症是由於先天性腦部缺損導致的發展障礙,令患者比較難與人相處,原來背後跟心智解讀能力缺損有關。今集《杏林在線》請來協康會的教育心理學家,跟我們講解甚麼是心智解讀能力?它如何影響人的行為舉止,又有甚麼方法可以改善這方面的能力。

  • 4月5日-輪椅與我

    全港現時大約有十二萬人以輪椅代步,輪椅結構看似簡單,但任何部件出現問題,均可能影響整輛輪椅的結構及安全。今集《杏林在線》分享兩位輪椅使用人士的心得及感受,亦有專門維修輪椅的資深技術人員,講解輪椅有哪些部件及細節要特別留意。

  • 4月1日-壓力性損傷

    行動不便的長者或坐輪椅人士,因為要長期臥床或坐下,部分人皮膚因長期受壓,出現壓力性損傷,即是「壓瘡」或「褥瘡」。如果不及早治療,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今集《杏林在線》請來護理人員講解如何避免這些情況發生,又可以怎樣預防壓力性損傷。

  • 3月29日-過敏及脫敏

    鼻敏感、哮喘及濕疹,是香港常見的過敏症狀,但若只靠避開致敏原是治標不治本。近年較多人選擇做脫敏治療,究竟治療過程是怎樣?又是否有風險?今集《杏林在線》請來兒科醫生講解有關的治療方法,亦有患者分享克服過敏的心路歷程。

  • 3月25日-預防骨質疏鬆

    長者因為容易有骨質疏鬆,所以輕輕一跌,或日常一些簡單動作,也可能受傷骨折,甚至導致其他健康問題。今集《杏林在線》請來中大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教授,講解生活上有哪些情況最易受傷,長者又可以如何預防骨質疏鬆。

  • 3月22日-當懷孕遇上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是婦女常見的疾病,這種肌瘤大部分不會對懷孕造成影響,但若肌瘤從子宮內膜往子宮腔裡面生長,便可能要做手術移除。今集《杏林在線》分享一名患者的經歷,又請來婦產科醫生講解子宮肌瘤的成因及治療方法,以及對懷孕可能造成的影響。

  • 3月18日-減輕分娩痛楚

    對懷孕婦女來說,分娩可說是一道難關,隨著陣痛次數增加,痛楚程度亦會加劇。近年有醫院引入非藥物性減痛方法,協助孕婦紓緩痛楚及緊張情緒。今集《杏林在線》請來伊利沙伯醫院婦產科顧問助產士,講解有哪些非藥物性方法可令孕婦分娩時紓緩痛楚。

  • 3月15日-無聲的語言

    聾人跟健聽人士一樣,當遇到有情緒困擾時,可能要跟醫生或心理學家溝通,但本港的手語傳譯員人數有限,他們該如何準確表達自己的問題?今集《杏林在線》分享一名失聰人士的經歷,又請來臨床心理學家講解手語對聾人的重要性,他們又是怎樣理解聾人的需要。

  • 3月11日-兒童焦慮

    兒童若果長期覺得焦慮,甚至有肌肉綳緊或頭暈,而且影響日常生活、社交或學習,便可能是患上焦慮症。今集《杏林在線》請來協康會的教育心理學家,講解兒童焦慮症主要由甚麼因素造成,家長又可以怎樣幫助自己的子女渡過難關。

  • 3月8日-致盲的腫瘤

    腦下垂體位於頭部中央,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控制器官,腦下垂體腫瘤很常見,如果影響視神經線,嚴重的可能會導致失明,亦可能有其他症狀。今集《杏林在線》分享一名患者的經歷,又請來港大外科學系及眼科學系教授講解如何辨識病症及治療的方法。

  • 3月4日-板機指

    今集《杏林在線》請來港大醫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鍾汶庭,講解甚麼是「板機指」,有甚麼治療及預防方法。

  • 3月1日-「職」出新生活

    今集《杏林在線》分享九龍醫院的職業治療師,如何以繪畫作為媒介,協助精神病康復者回復信心,重新適應生活。

  • 2月26日-手腳冰冷

    人人體質不同,有些人經常覺得手腳冰冷,即使天氣和暖,但四肢仍然冰凍。從中醫角度看,這情況可能跟體質、飲食或情緒有關。今集《杏林在線》請來港大中醫藥學院助理講師,講解如何辨識手腳冰冷的問題,又會分享如何從飲食、...

  • 2月23日-活力乒乓

    乒乓球是長者熱門的球類運動之一,有研究指恆常打球,對慢性心臟病、柏金遜症及認知障礙症患者有益處。今集《杏林在線》請來運動醫學專家談談背後原理,亦有乒總註冊教練講解長者打乒乓球要怎樣避免受傷,及分享多名長者球友打乒乓球的樂趣。

  • 2月19日-床蝨

    港人外遊的熱門國家,相繼出現床蝨,令床蝨問題在社會引起關注,不少人擔心外遊時會遭床蝨叮咬。今集《杏林在線》請來港大內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陳俊彥,講解被床蝨叮咬的處理方法,亦會介紹在使用滅蝨產品時有甚麼要注意的地方。

  • 2月16日-最佳「柏」檔

    柏金遜症是慢性腦神經衰退疾病,患者會出現震顫、僵硬和遲緩等症狀,影響活動能力。今集《杏林在線》分享一位柏金遜患者的經歷,又請來腦神經科醫生講解此疾病的成因,及有學者介紹可協助患者解決走路困難的新儀器。

  • 2月12日-乙型鏈球菌

    本港早前有人因感染侵入性乙型鏈球菌導致死亡,經調查後相信跟處理或進食淡水魚有關。今集《杏林在線》請來香港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會長連慰慈,跟我們講解甚麼是乙型鏈球菌,這種細菌是怎樣傳播,若不幸感染後又會出現甚麼症狀及治療方法等。

  • 2月9日-與命運有約

    本港護理人員持續短缺,當局一方面積極引進外地護士,另外亦加緊培訓本地護理人員。今集《杏林在線》會分享兩名即將入行的學護在面對行業挑戰的心態,亦有醫管局代表剖析在人口老化及推動基層醫療下,新一代護士擔當的角色及增加人手的問題。

  • 2月5日-管理體重

    根據衞生署數字,本港大約每兩名成年人,便有一人被界定為超重或肥胖,可能增加患糖尿病及冠心病的風險。今集《杏林在線》請來註冊營養師,分析現時坊間流行的瘦身減肥方法對健康的影響,又會分享一些健康的修身策略。

  • 2月2日-泰拳創傷

    「泰拳」是一種搏擊運動,須利用全身肌肉練習,由於運動量大,加上可以鍛煉身形,近年吸引不少人學習。但這種運動受傷風險亦較高,今集《杏林在線》分享一位拳手的訓練心得,亦會請來專科醫生及物理治療師,講解練習泰拳可能受傷的部位及如何熱身,...

  • 1月29日-中醫治痱滋

    口部長出痱滋,不少人認為是跟「熱氣」有關,但從中醫角度,痱滋可能有很多成因,包括睡眠不足及脾胃虛寒等,均會導致長出痱滋。今集《杏林在線》請來港大中醫藥學院講師,跟我們從中醫角度解構痱滋的成因,治療及預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