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9日
「杏林在線」精選醫學專題,邀請醫生討論及分析各類型醫學報告。
-
12月6日-濕疹與精神困擾
今集《杏林在線》請來濕疹患者分享,如何走出情緒「死胡同」,也邀請了精神科醫生講解濕疹人士患情緒病成因,以及皮膚科醫生講解治療的最佳時機。
-
12月2日-無麩質飲食
今集《杏林在線》請來香港理工大學食品科學及營養學系助理教授羅家禧博士,解答大家對於無麩質飲食的迷思。
-
11月29日-運動抗癌
正接受化療的癌症患者,很多時候感到疲倦,缺少運動及食慾不振,萬一患上肌少症,隨時影響化療療程。今集《杏林在線》請來腫瘤科醫生及體能教練講述怎樣從運動和飲食入手,改善及避免這種情況,亦有曾接受化療的淋巴癌患者分享運動抗癌的經歷。
-
11月25日-老花治療
年紀開始大,少不免會有老花。何時要配戴老花鏡?坊間自行購買的現成眼鏡又會否戴壞眼? 今集《杏林在線》請來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助理教授陳欣遇跟我們講解。
-
11月22日-「排銅」人生
威爾遜氏症是一種基因遺傳病,患者身體因無法自然排走電解質「銅」,積聚體內影響肝及腦部等功能。近年有患者北上以中西合璧治療這個罕見病,為甚麼呢? 今集《杏林在線》請來兩名患者講解求醫經歷,亦有腸胃肝臟科醫生講解如何及早斷症及治療。
-
11月18日-肺癌治療
十一月是世界肺癌關注月,在香港,越來越多非吸煙者患上肺癌,而且一確診時大多已到晚期。究竟患上肺癌是否等於絕望呢 ? 肺癌又是否能早發現,早治療? 今集《杏林在線》請來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王韶如講解。
-
11月15日-走出病態減肥
很多女士也想有窈窕身材,有人節食,更極端甚至扣喉或服藥。不過過度減肥會影響情緒,繼而引致厭食症或暴食症。今集《杏林在線》請來,精神科醫生講解飲食失調的成因及治療方法,中醫師分享輔助食療,亦有曾患飲食失調的兩名患者,分享克服病症的心路歷程。
-
11月11日-脫髮煩惱
髮線後移、頭髮稀疏是不少人的煩惱。我們平時洗頭會掉髮,究竟去到甚麼程度為之有脫髮問題 ? 今集 《杏林在線》請來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内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鍾文浩,跟我們講解脫髮原因,治療及預防方法。
-
11月8日-症狀多變的腦癇症
腦癇症,即是一般所說的「發羊吊」,是一種腦科的疾病。當患者病發,身體會出現不由自主的活動,例如突然跌倒、全身抽搐。今集《杏林在線》請來兩位腦癇症患者分享他們如何面對疾病,亦有神經內科及外科醫生講述腦癇症的成因和治療方法。
-
11月4日-頭頸癌
頭頸支配人的視覺,聽覺,嗅覺及味覺。一旦這些部位出現惡性腫瘤,或者會影響說話或吞嚥等能力,不過頭頸癌的病徵很多也不起眼,應該如何提高警覺?今集《杏林在線》請來瑪麗醫院耳鼻喉科顧問醫生鍾駿傑,跟我們講解出現甚麼徵狀要留意。
-
11月1日-影像掃描檢查
我們的身驅內有大大小小的器官、肌腱或軟組織,想通過皮層了解它們的狀況,便要做影像掃描檢查。今集《杏林在線》請來放射科醫生講解不同的影像檢查有甚麼用途及限制,亦有心臟病及肺癌患者分享接受影像檢查的感受和看法。
-
10月28日-銀屑病
銀屑病又稱「牛皮癬」,是一種因為先天免疫系統失調而引起的疾病,患者皮膚會出現發炎,並且過度增生,形成銀色的皮屑。今集《杏林在線》請來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張苗講解銀屑病的成因、以及現時最新的治療方法。
-
10月25日-乳癌之後
乳癌威脅患者健康之餘,亦影響外觀,當中有人經歷療程後上肢淋巴水腫,導致手臂腫脹不適,甚至影響活動能力。今集《杏林在線》請來乳癌康復者分享患上淋巴水腫之苦,亦有外科醫生及認可淋巴水腫治療師分享這類淋巴水腫的預防及治療方案。
-
10月21日-哽塞處理
任何年紀人士均有機會哽塞,如果大力咳嗽後仍未能將異物吐出,應該如何處理? 服藥丸時覺得喉嚨卡住不適又是否多飲水便可解決? 今集《杏林在線》 請來香港急症科醫學院復甦小組委員會主席,急症科醫生張冠豪,跟我們講解哽塞時應該如何應對。
-
10月18日-術前預健
要應付大型或複雜手術,病人的心肺功能要達到一定標準,否則可能會帶來風險。今集《杏林在線》請來麻醉科、內科及老人科醫生,講解預先評估心肺情況的方法,又有物理治療師闡釋如何提升病人的心肺功能。
-
10月14日-耳鳴是警號?
不少人都曾有過耳鳴,可能是回音,亦可能是其他人聽不到的聲音。有人認為耳鳴就像一個警號,表示身體某些器官或組織不妥。今集《杏林在線》請來中大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助理教授張慧子,講解耳鳴究竟是如何形成,又可能揭示身體哪些問題。
-
10月11日-慢病共治
政府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將近一年,希望市民可以及早預防糖尿病等慢性病。今集《杏林在線》走訪地區康健站及社區診所,訪問了參加計劃的市民、地區康健站項目統籌主任及家庭醫生,探討「慢病共治」計劃的實際成效,以及改善健康管理的方法。
-
10月7日-腸套疊
不少人有過肚痛,但如果每十多分鐘便出現間歇性劇痛,除了可能是腸胃炎外,亦有機會是患了「腸套疊」。這疾病無論是成人抑或嬰幼兒都有機會患上。今集《杏林在線》請來香港兒童醫院小兒外科顧問醫生趙式言講解甚麼是腸套疊,又可如何辨識及治療。
-
10月4日-長者怎分憂
近年長者受情緒困擾或患抑鬱症個案有上升趨勢。患者甚少主動求助,家人亦難以察覺。今集《杏林在線》分享曾患情緒病長者的心路歷程,又請來精神科醫生講解長者患病的成因、症狀及治療方法,亦有社工及義工談談如何可以令長者走出情緒低谷。
-
9月30日-大腸癌
大腸癌是香港第二位最常見癌症。2022年死亡個案有接近2300宗,其中大多數個案跟患者的生活習慣有關。 今集《杏林在線》請來中大醫學院臨床腫瘤學專業應用教授鄭志堅講解大腸癌的成因及最新的治療方法,又闡釋如何從改變生活及飲食習慣預防大腸癌。
-
9月27日-讓我為你分憂
兒童隨著步入學齡階段,會面對更多學業及溝通問題,甚至影響心理及情緒。今集《杏林在線》會分享個案,闡述甚麼原因會導致學童出現情緒困擾,又請來心理學家及小學校長講解如何及早介入,以避免子女及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
9月23日-燒傷與燙傷
燒傷及燙傷是常見的家居意外,若然處理不當,傷口可能會受到細菌感染,甚至出現併發症。今集《杏林在線》請來中大醫學院意外及急救醫學教研部名譽臨床副教授羅國強,跟我們講解一旦遇到燒傷或燙傷應如何救治,又有甚麼方法可以令傷口盡快癒合。
-
9月20日-劍擊傷患
近年劍擊運動在香港越來越受歡迎,港隊在巴黎奧運更歷史性奪得兩面金牌,令不少青少年想一嘗「劍手」滋味。今集《杏林在線》有劍擊教練分享打劍心得,又請來運動醫學專家講解劍擊對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好處,亦有骨科醫生分析受傷風險及預防方法。
-
9月16日-遺傳膽固醇高
膽固醇高是港人常見的長期病患之一,控制不好,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這情況亦可能涉及個人基因遺傳。今集《杏林在線》請來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鄭裕康,跟我們講解遺傳性膽固醇高可以如何辨識,又有甚麼方法可有效控制。
-
9月13日-煮不掉的毒素
年初台灣茶室集體食物中毒,與及腐乳老字號樣本含菌量超標,兩宗事件涉及的毒素即使烹煮亦無法消除。今集《杏林在線》請來急症科醫生及食物安全測試專家,講解食物中毒的自救及預防方法,亦有粵菜主廚講解業內處理高危食品的方法。
-
9月9日-胃水球
肥胖是多項慢性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嚴重肥胖人士,更可能需要接受減重手術。其中包括放置「胃水球」在胃部減重。今集《杏林在線》請來港大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林展滔講解傳統放置胃水球的手術,及最新以口服形式的胃水球是如何運作。
-
9月6日 - 受傷的芭蕾伶娜
芭蕾舞是優雅的舞蹈,動作及技巧需經過長時間訓練。不過這種舞蹈由於要利用全身肌肉,所以受傷風險亦相當高。今集《杏林在線》分享一位芭蕾舞導師的訓練心得,亦請來骨科醫生及物理治療師講解跳芭蕾舞可能受傷的部位,與及如何避免受傷。
-
9月2日 - 三文魚與寄生蟲
不少市民喜歡吃三文魚,尤其是三文魚壽司及魚生。不過有食評家及傳染病學專家就曾指出沒煮熟的三文魚可能有寄生蟲,如果進食可能會引致食物中毒。今集《杏林在線》請來香港營養學會會長丁浩恩,講解三文魚的營養價值,及如何進食才是安全。
-
8月30日
「杏林在線」精選醫學專題,邀請醫生討論及分析各類型醫學報告。
-
8月26日-熱衰竭
夏日炎炎,如果在酷熱天氣下長時間戶外活動,有機會出現熱衰竭,若處理不當,更可能導致中暑,增加死亡的風險。今集《杏林在線》請來中大醫學院意外及急救醫學教研部名譽臨床助理教授梁子恒,跟我們講解熱衰竭和中暑有甚麼分別,以及應如何預防。
-
8月23日-耳穴療法
耳朵主要用於聽覺,但它還有九十多個穴位。在中醫角度,這些穴位反映人體不同器官的狀況,有助於治病。今集《杏林在線》分享有吸煙人士如何透過在耳穴貼藥,從而達至戒煙的效果。亦有中醫師講解耳朵不同穴位,如何對一些疾病有治療作用。
-
8月19日-卵巢癌
女士如果突然感覺腹脹,可能以為吃得太多,但原來這也是卵巢癌的早期症狀。這種癌症有「沉默殺手」之稱,很多時患者發現時已到中、晚期。今集《杏林在線》請來中文大學婦產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楊雪瑩,講解有關卵巢癌的診斷及治療方法。
-
8月16日-糖尿「踩界」
「糖尿病前期」是指人的血糖高於正常水平,但未達糖尿病診斷標準的時期。在這段期間如何才能避免成為糖尿一族?今集《杏林在線》請來內分泌及糖尿病專科醫生及營養師講解緩解方法, 亦有成功控制血糖人士分享如何在控糖之餘,重拾飲食樂趣。
-
8月12日-中醫談流汗
流汗是人體的散熱機制,而在中醫角度,汗的多少、形態、出汗的時間及位置等均反映流汗者的內在體質。今集《杏林在線》請來仁愛堂醫療服務科註冊中醫師李芷穎,講解從中醫角度看流汗問題,又要如何調理身體,解決異常流汗的情況。
-
8月9日-不再成障礙
繼續「讀寫障礙」系列報道,上集我們了解過讀寫障礙的成因及症狀,今集《杏林在線》邀請心理學專家及言語治療師,講解有關讀寫障礙的改善方法,以及如何幫助受影響兒童跟上學校的進度。而處於確診邊緣的兒童,又可以尋求哪些支援。
-
8月5日-提防食肉菌
「食肉菌」是指可導致壞死性筋膜炎的細菌。市民不僅可能在本地受感染,港人熱門旅遊地日本近期也出現感染個案。今集《杏林在線》請來香港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跟我們講解怎樣預防食肉菌感染,以及感染後的治療方法。
-
8月2日-天生的障礙
子女讀書認字如果長期出現困難,有可能是因為患了「讀寫障礙」,部分兒童同時有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等問題。《杏林在線》會一連兩集,探討讀寫障礙的成因、症狀及對兒童的長遠影響,亦有兒童體智及行為發展專科醫生,講解改善的方法。
-
7月29日 - 腸化生
「杏林在線」精選醫學專題,邀請醫生討論及分析各類型醫學報告。
-
7月26日-麻木的四肢
慢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炎,是由於免疫系統失調導致的神經線發炎,令患者四肢出現麻痺,造成行動困難。今集《杏林在線》分享一名患者及家人三十年來與疾病對抗的經歷,亦請來瑪麗醫院榮譽顧問醫生陳灌豪講解這種罕見病的成因、症狀及治療方法。
-
7月22日 - 遇溺應變
近年本港的遇溺事故有上升趨勢,世界衛生組織三年前亦將每年七月二十五日訂為「世界預防溺水日」,呼籲民眾注意水上安全。 今集《杏林在線》請來中國香港拯溺總會預防溺水委員會主委何福強講解若一旦遇溺要如何應變,又可以如何預防遇溺情況。
-
7月19日- 目不斜視
兒童患有斜視或弱視,不單會影響視力,還可能令他們在外觀上變得自信心不足。今集《杏林在線》分享兩名學生在治療眼疾上的經歷,又請來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學者講解斜視及弱視的成因、症狀,如何盡早識別及治療方法。
-
7月15日-放榜壓力
每年七月中學文憑試放榜,家長及同學難免會在這段時間忐忑不安,情緒波動。今集《杏林在線》請來學友社註冊社工,跟我們講解放榜前後考生及家長常見的情緒問題,又應如何準備及面對壓力,在甚麼情況下需要尋求協助。
-
7月12日-人工智能醫療應用
全球進入人工智能新世代,本港醫療界亦逐步將它加入在疾病篩查、手術規劃,以及傳染病學估算等範疇。今集《杏林在線》邀請眼科、骨科及公共衞生專業醫生及教授,講解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加強醫療應用,以及運用這種新技術有哪些具爭議的地方。
-
7月8日-鼻竇炎
人的鼻竇會因外來刺激,造成流鼻水及鼻塞等症狀。如果長期不理會,可能出現鼻瘜肉,導致嗅覺、味覺異常。到底鼻竇炎與鼻瘜肉能否根治?今集《杏林在線》請來中大醫學院頭頸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黎至豐講解鼻竇炎的症狀及治療方法。
-
7月5日-奶茶與腎石
不少人喜歡飲港式奶茶,這種飲品更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不過有人卻擔心奶茶會增加患腎結石的風險。今集《杏林在線》訪問了沖奶茶師傅及腎結石患者,分享飲奶茶的經驗,亦請來中大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及營養師,拆解奶茶與腎結石的迷思。
-
7月1日-玫瑰痤瘡
如果臉上出現紅斑,並有灼熱感覺,部分人可能以為是敏感或暗瘡,但原來這亦是「玫瑰痤瘡」的症狀,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越趨嚴重。今集《杏林在線》請來香港皮膚科醫學院主席楊志強講解玫瑰痤瘡的成因,如何辨識及治療方法。
-
6月28日-流感小博士
每年流感季節均有數以萬計市民受感染,加上新冠肺炎夾擊,究竟如何分辨新冠及流感兩種病毒?今集《杏林在線》分享一班中、小學生參觀港大實驗室的經歷,講解如何辨識及預防這兩種病毒,又請來傳染病專家闡釋注射疫苗的重要性。
-
6月24日-遠離「游泳肩」
不少都市人均有肩膀痛的問題,如果舉手高過肩膀時感覺痛楚,有可能是患上「游泳肩」,這疾病跟常見的「五十肩」症狀相似但成因不同。今集《杏林在線》請來中大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羅英勤講解「游泳肩」的成因及預防方法。
-
6月21日-防災有道
每逢雨季,本港不少地方均有水浸風險,除了大雨之外,颱風、火警或反常天氣均有可能造成破壞及傷亡。今集《杏林在線》分享粉嶺一戶村民遭遇水浸的經歷,又有紅十字會代表講解一旦遇上災難事故應如何應變,又有甚麼方法可防患於未然。
-
6月17日-脊椎腫瘤
腰背痛、腳痛、手腳無力,很多人以為是由於年紀大,身體機能轉差造成,但原來這些同時亦是患脊椎腫瘤的症狀。今集《杏林在線》請來中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系陳遠忠助理教授講解脊椎腫瘤的症狀,如何識別及治療。
-
6月14日-失去的「子女」
流產是懷孕婦女不願見到的困境,甚麼原因會導致流產?流產後應如何處理情緒,避免影響生活和婚姻關係?今集《杏林在線》分享一名曾兩度流產女士的心路歷程。我們亦請來婦產科醫生講解流產的成因及有臨床心理學家闡釋流產後如何紓緩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