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緯線
深入記錄,為社會把脈,專題節目「經緯線」每星期發掘社會民生議題背後的人和事,不偏不倚呈現事實真相。 更多
下架日期
2025年06月07日
聲道
粵語
片長
24 分鐘
集數
26
節目級別
I
  • 12月8日-食肆逃生門

    被稱為「美食天堂」的香港,受經濟不穩及北上消費熱潮夾擊,近年不少食肆處於「捱打」狀態,一些餐廳割價吸引顧客,有餐廳甚至以「反攻深圳」作為減價口號,到底能否成功?

  • 12月1日-「爪」得到的快樂

    香港經濟未完全復甦,零售市道欠佳,仍然有不少吉舖,店舖租金從高位回落,造就一些創業門檻較低的夾公仔店逆市擴張,遍布核心區和民生區的地舖及商場;這股夾公仔熱潮背後反映甚麼?又可以持續多久?

  • 11月24日-露宿.怒足 / 讓運動員被看見

    八位無家者組成球隊,代表香港出賽,與世界各地球隊競技。集訓兩年,遠征南韓首爾,這趟旅程為他們帶來甚麼改變?... 用鏡頭記錄運動員於賽場上的英姿,今年巴黎奧運,港隊唯一隨團攝影師劉嘉承,希望透過運動攝影分享甚麼故事?...

  • 11月17日-留住光影

    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票房大賣,政府及電影公司把已拆除的場景重新搭建展出,不過不少拍戲時製作的布景、道具、戲服等,因為沒有地方儲存被迫丟棄。有心人希望電影創作者的心血可以長遠保存,有業界人士則建議設立電影博物館,...

  • 11月10日-現代遊牧

    新冠疫情加速遙距工作發展,繼而推動全球「數碼遊牧」風潮,不少新一代對這種「一邊工作、一邊旅行」的生活模式趨之若鶩,成為一個「數碼牧民」當中有何樂與苦?

  • 11月3日-母乳.同行

    政府一直推廣母乳餵哺,不過根據衞生署前年的調查數字,只有不足兩成的嬰兒,是以全母乳餵哺至六個月大,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的最低目標50%。究竟母乳媽媽遇到甚麼困難?現時的政策以及社會對她們的支援又是否足夠?

  • 10月27日-無處不打卡?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早前提出,香港要「無處不旅遊」,旅遊發展局就表示,拍照「打卡」是其中一個新的旅遊趨勢。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於全港十八區設立的「打卡點」,能否吸引遊人?公共藝術除了可以成為「打卡點」之外,還可以為社區注入甚麼內涵?以社區活動形式

  • 10月20日-聯廈聯管

    香港不少舊區樓宇失修、缺乏管理,市建局於今年四月,夥拍香港房屋經理學會試行「聯廈聯管」計劃,鼓勵同區幾幢大廈,聯合聘請一間物業管理公司,分攤管理費,同時協助改善大廈質素和環境,試行情況如何?剛剛公布的《施政報告》提到,...

  • 10月13日-年少懂「性」

    少年十五二十時,對性、戀愛充滿幻想和好奇。教育局較早前發布一份初中性教育教材,建議學生有性衝動時,可以到運動場打羽毛球,拍拖可以簽署親密界限承諾書,有關建議掀起社會不少討論。究竟學生怎樣看這份教材?性教育又應該教授甚麼?

  • 10月6日-高才何用?

    為了「搶人才」,香港政府持續推出不同的人才入境計畫,前年年底推出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簡稱「高才通」,至今已經有超過六萬人到港,不過有不少仍然未有工作,究竟原因為何?第一批「高才」的簽證,將於今年年底開始續期,有多少「高才」會留在香港?

  • 9月29日-深耕建國75年 ─ 從城市回到農村

    新中國成立七十五年,珠三角和沿海地區自「改革開放」以來迅速發展,大批農民由農村走到城市找生計,城市與鄕村發展一直有差距;當年文革時期,國家呼籲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近年則鼓勵年輕一代「鄉村振興」,城市和農村之間,新一代會怎樣選擇?...

  • 9月22日-深耕建國75年 ─ 從農民到新農人

    中國以農立國,農業是國家重要的經濟命脈。過去七十五年,新中國從一窮二白,老百姓未得溫飽,演變至今成為主要穀物年產量全球第一之國家,當中經歷了多少挑戰和改革?昔日的農民、今天的「新農人」,四份三世紀的農代更替,反映了國家怎樣的變遷?

  • 9月15日-有獎牌有資助?

    香港運動員在巴黎奧運會及殘奧會取得好成績,振奮香港人的心,同時亦引起社會關注運動員及運動項目的資助機制。有批評指精英資助評核太看重獎牌,應該加入更多準則;有些運動因為機制欠缺彈性,面臨降級削減資助;亦有運動在國際賽獲得好成績,...

  • 9月8日-北上求藥

    同款原廠治療罕見病的藥物,在香港購買需要幾萬元,但在內地就只需要幾千元,價錢為甚麼可以相差這麼遠?有港人因而定時北上求醫買藥,對他們來說有多大困難?有甚麼方法,可以減輕港人的藥費負擔?

  • 9月1日-推土可以重來?

    北部都會區發展如箭在弦,其中古洞北是首個展開工程的項目之一,今年年初,政府發公告會收回土地,古洞北居民及業務經營者要在九月底至明年下半年遷出;區內經營超過半個世紀,以天然生曬製作豉油的醬園,以及由鄉村文化習俗衍生的傳統紮作技藝,...

  • 8月25日-末代大牌檔?

    大牌檔的風味與鑊氣,仍然吸引不少捧場客,亦有遊客專程住品嚐及體驗,不過,持牌大牌檔的數目持續減少,現時全港只剩下十七間;政府曾經放寬大牌檔牌照繼承及轉讓規定,由只可以轉讓予配偶,放寬至直系親屬也可以繼承,但只能轉讓一次,...

  • 8月18日-的士.網約車

    為了提升的士服務質素,政府引入的士車隊制,上月底批出五個牌照,有中標公司表示是業界的改革機會,不過有的士司機就不太樂觀;不少市民近年喜歡乘坐網約車Uber,不過這類車輛沒有領取牌照,屬於非法載客取酬,政府提出研究立法規管,成效會是怎樣?

  • 8月11日-上流更生族

    曾經入獄、有案底的更生人士,找工作並不容易,有較高學歷的,要重回自己的專業,就更加困難。政府宣傳,要給予更生人士一個機會,到底有多少僱主做得到?離開監獄,重投社會向上流,又會面對多大困難?

  • 8月4日-當智能失效時

    現時很多生活大小事已經電子化,不過,近年政府及公營機構的電子系統不時出現問題;六月,機場發生電腦系統故障;四月,考評局推出「監考易」和「報到易」失靈;去年,區議會選舉電子選民登記冊故障等。科技帶來方便,不過當電子系統失靈,生活有多大影響?

  • 7月28日-日光之下紋身是…

    紋身在香港日趨普遍,不論男女、年齡,不少人身上都有五花八門的紋身圖案。潮流令這個文化擺脫小眾,不過社會以往認為紋身是「古惑仔」、「不正經」的既定印象,是否已經改變?顏料注入皮膚,要洗掉並不容易,痛感更比紋身強烈,為甚麼有人又會決心除掉紋身?

  • 7月21日- 安老北行

    人口老化問題嚴重,輪候政府資助的安老院舍宿位大排長龍。政府早於十年前,試行向在廣東省、由香港非政府機構營辦的安老院舍買位,合資格的本地長者可以得到全額資助,免卻輪候,不過計劃反應平平,原因為何?

  • 7月14日-公屋商戶去哪兒?

    市道不景,不少房委會轄下的屋邨或屋苑商舖結業,空置率創十年新高。居民生活大受影響,吃東西、買餸菜也要到附近的屋邨;另一方面,有繼續經營的商戶表示生意欠佳,加上年初政府取消租金寬減措施,擔心撐不住要結業。居民與商戶面對的困境,可以怎樣解決?

  • 7月7日-碳.冷氣

    全球暖化,天氣越來越熱,室內冷氣則越開越大。香港室內與室外的溫差,動輒都有十多度,不少人投訴公共空間,例如商場、巴士,冷氣太大,究竟公共空間的溫度,有沒有指引或規管?冷氣佔全港電力消耗量達到三成,冷氣調高一度,又可以節省多少電費?

  • 6月30日-轉角市道

    深入記錄,為社會把脈,專題節目「經緯線」每星期發掘社會民生議題背後的人和事,不偏不倚呈現事實真相。

  • 6月23日-講.港漫 / 棋盤.人生

    近期一套電影重新牽起港漫潮,香港漫畫經歷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黃金時期,讀者群達到五十萬人,追看連載薄裝、精裝,是不少港漫迷的集體回憶,不過現時看港漫的人越來越少;由盛而衰,香港漫畫是否風光不再?

  • 6月16日-爸爸苦不苦?

    不少爸爸平日要上班,回家又要帶孩子、教功課,有壓力怎樣處理?選擇一條不一樣的路當全職爸爸,照顧子女、買菜煮飯、做家務「一腳踢」,感受又是如何?父親節,聽聽爸爸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