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
下架日期
2026年03月13日
聲道
粵語
片長
3 分鐘
集數
25
節目級別
I
  • 3月13日-AI野外監測

    香港自然資源豐富,有初創研發出人工智能(AI)監測系統,既可偵測雀鳥,亦可監測山火,希望透過AI加快保護環境力度。

  • 2月27日-舊衣造紙

    不少市民或會透過捐贈方式處理舊衣物,但一些已破損或太殘舊的衣物難以被處理,最終只能送到堆填區造成浪費。有本地回收場添置將棉麻物料再造成紙漿的生產線,最終可轉化成日常使用的A4紙。除了在社區收集,回收場亦與酒店和商場等機構合作。...

  • 2月13日-香皂花的愛

    情人節不少人都會收花、送花,但鮮花保鮮期短,凋謝後只能扔棄造成浪費。有本地課程機構開辦香皂花工作坊,教人以香皂花及再造紙親手製作花束,取代鮮花表達愛意,並宣揚環保理念。有花店估計,現時香皂花銷售已較7、8年前增長1倍,期望客人在表達心意時,

  • 1月16日-環保不織布

    隨著膠袋徵費實施多年來,不少本港市民外出時已習慣自備購物袋。但以不織布製作的環保袋一旦被棄置,同樣會增加堆填區的負荷。有初創公司與內地大學實驗室合作,以聚乙烯醇物料重新做配方,配合熱封技術,製作成可以完全溶解於熱水或於堆填區完全分解的不織布

  • 1月2日-紙棉皮革

    真皮的碳足跡可由畜牧業帶來的龐大碳排放計起,製皮的過程亦往往帶來各式污染。有公司以紙和棉布製作仿皮革,指其生物降解率達90%,期望可以傳承皮革工藝,並為環保作多方面貢獻。有應用此物料的餐廳表示,物料耐用可以減少更換餐牌的需要,...

  • 12月19日-減碳聖誕

    NA

  • 12月5日-生物炭水泥

    水泥的生產過程會釋放大量溫室氣體。有氣候技術初創公司收集廢木、咖啡渣等製作生物炭,再混入水泥作建築物料,既可減少水泥用量 ,亦有碳封存效果。有工程公司已開始在公營項目試用相關物料,期望將來擴展應用到私營項目。有學者更研發以生物炭製成石墨烯,

  • 11月21日-應對氣候變化

    近年極端天氣頻繁,對社會經濟造成重大影響。有保險公司為企業客戶進行數據分析,提供風險評估以應對挑戰。有ESG教育機構致力向企業決策者,推廣應對氣候變化、環保及綠色金融等知識。有大學教授認為,不少企業對氣候風險認知仍然不足,...

  • 11月7日-電器復修

    每個家庭都有不少家電,但家電出現故障就選擇棄置,只會令堆填區增加負荷。有環保團體協助市民復修舊電器,市民只需支付相關零件費用,而師傅手工費就採取自由定價形式支付。機構近三年來已維修合共約3000件小型家電,成功復修率約八成半,冀紓緩堆填區的

  • 10月24日-辦公室設備轉贈

    辦公室的搬遷、翻新往往做成大量垃圾,有地產公司與環保初創合作,透過分發辦公室家電、設備予有需要的員工,或轉贈有需要的團體,冀紓緩堆填區的壓力。相關環保初創公司3年內已經透過環保方式,處理超過12萬件設備,減少逾720萬公斤碳排放。

  • 10月10日-玩具租借

    讓嬰幼兒接觸具教育意義的玩具,可讓他們從探索中學習,促進身心發展。不過,當愈買愈多,加上小朋友日漸長大,家中積存的玩具一旦被丟棄,便會造成浪費。有公司參考外國做法,為零至4歲兒童提供玩具盒租借服務,並針對各成長階段所需設計玩具盒,...

  • 9月26日-月餅回收

    中秋節完結,有機構去年推算2022年全港市民一年吃剩320萬個月餅。有食物回收機構預料今年可以回收約6萬個月餅,亦有機構至今推動了超過450間企業簽署「中秋惜食約章」,承諾節約送禮。不同機構及企業期望透過月餅回收活動,...

  • 9月12日-中秋果網回收

    中秋佳節將至,享用生果賞月後,包裝所用的生果網往往會被棄置。有發泡膠回收工場繼去年回收100萬個生果網後,今年中秋節前再發起回收,期望10月底前達標再次回收100萬個生果網;有藝術家則利用生果網進行藝術創作,為生果網賦予第二生命,...

  • 8月29日-城市綠洲

    鰂魚涌有商廈的公共空間種植逾260種植物,其中約20%屬香港原生品種。有份參與設計的生態學者相信,有助為城市生物多樣性注入新動力。項目發展商則指出,部分樹種耗時7年培苗,期望透過保育工作,緩解生物多樣性的減少,改善地區微氣候。

  • 8月15日-分解油煙

    餐廳排放的油煙或會影響眼睛、呼吸及心血管系統等,油漬亦可能會影響環境衞生。有公司設計一套智能分解油煙系統,利用臭氧及紫外光等,將油或氣味粒子轉化為水蒸氣,以較省電、省水及低成本的方式改善空氣質素。此外,系統內設有感應器收集空氣數據,方便進行

  • 8月1日-綠色初創

    愈來愈多初創專注發展綠色科技,以應對氣候變化及污染等問題。有初創以人工青口監測海洋重金屬及放射性物質含量,認為收集到的數據參考性及可比較性,均較市場已有技術高。此外,有初創研發出可隔熱的建築物料,以及可自清潔的太陽能板納米塗層。...

  • 7月18日-玻璃發電

    本港約三分之二碳排放來自發電,要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或需進一步發展可再生能源。市場上有透明玻璃太陽能板,可吸收陽光發電,並標榜具有隔熱、自潔及淨化空氣等功能,現時設備已應用於西貢戶外康樂中心的涼亭,以至中環1個商廈項目的天台發電機房等。

  • 7月4日-食物盲盒

    若食肆在營業時間結束前未能售完已準備好的食物,過往只能丟棄或贈予員工,但其實亦有較具經濟效益的選擇。餐廳可以考慮經一家惜食平台初創,將已準備好的食物以「福袋」方式銷售,每日限量供應。有參與食肆表示,做法有助減少食物浪費。...

  • 6月20日-藥餘回收

    最近有全球性藥物監測研究指出,本港啟德河採集到的藥物樣本,是全球逾200條河流中最多。有商會跟零售商等合作於本月展開藥物回收,在全港設500個回收點,收集市民過多或過期藥物,回收所得的藥物,經點算後將會轉交合資格場地焚化處理。...

  • 6月6日-環保音箱

    紅酒在運輸過程中,往往會使用木箱包裝,產生大量廢棄木材。有大學團隊研究將廢棄紅酒箱升級再造,配合擴音器組裝成音箱,更利用音場擴闊專利技術,提升音箱聲音質感。此外,團隊亦嘗試以其他廢棄物料改造音箱,並會到中小學舉辦STEM課外活動,...

  • 5月23日-綠色高球場

    高爾夫球場需要維持大面積草地,灌溉用水量甚多,為免耗用食水資源,有鄉村俱樂部投資建設海水化淡裝置,彌補場內水塘收集天然雨水的不足。由於球場內水源充足,帶動水塘內微生態發展,並成為多種鳥類棲息地。此外,場內會舉辦植樹活動,...

  • 5月9日-環保餐具小量採購

    管制即棄塑膠法例已經生效,食肆須採購合乎法例要求的環保餐具。有外賣平台跟針對餐飲業的採購平台合作,銷售逾40款環保餐具,讓中小型食肆可按批量採購價錢,小量採購環保餐具。採購平台指出,新客查詢量急增,但定單表現未如預期。

  • 4月25日-即棄塑膠管制

    首階段管制即棄塑膠新法例已於本月22日實施,食肆、零售商店、酒店均需要尋找合適的即棄塑膠替代品。環保署2022年已委託香港品質保證局設立「綠色餐具平台」,為業界尋找替代品提供支援。平台上已登記的替代餐具款式,已超過720款。...

  • 4月11日-綠色藝術

    早前,在本港舉行的兩個藝術展,分別展出不少跟環保相關的藝術品,有藝術家透過水墨及空間美學創作互動藝術裝置,期望讓觀眾思考人類踏足無人島所帶來的污染。...

  • 3月28日-沼煤化氫

    隨著首輛氫能巴士今年2月投入服務,本港氫能發展正式啟動。有能源公司利用堆填區中廚餘所產生的沼氣,透過變壓吸附技術轉化成煤氣。由於現時的煤氣成分中有一半成分為氫氣,所以能進一步提取氫,協助發展氫能,並從現有的煤氣管網供應到使用者手上。現時正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