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1抗疫義工 - Emily Tai
疫情持續接近三年,加上經歷最嚴峻的第五波洗禮,社會上一片愁雲慘霧,香港這座城市彷彿被負能量籠罩。
-
E2殯儀統籌師 - 鄺汝溡
急症室內屍疊屍、火化無期、棺木不足⋯⋯種種問題,令殯儀業在第五波疫情期間成為大眾焦點。「死不逢時」等說法在社會上不絕於耳,但有一個殯儀統籌師卻持相反意見。
-
E3安老院舍員工 - 余愛娜 / 蘇建翹 / 鄭興龍 / 鄭敏智
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安老院舍陸續失守,出現大量感染個案,但醫院及社區隔離設施人滿為患,確診長者只能於院舍原址隔離。
-
E4外賣平台創辦人 - 阿一
第五波疫情嚴重,快測陽性者眾多,出現數以萬計人士需要居家隔離的情況。加上堂食限制一再收緊,不少人都選擇利用外賣解決三餐,令外賣服務行業逆市上升。
-
E5中醫師 - 區梓桓
第五波疫情期間,因為公營醫院爆滿的關係,新冠肺炎患者需要四周尋求治療,當時大眾注意到,中醫亦能醫治新冠病人,於是紛紛到各中醫診所求診。
-
E6寵物緊急服務 - 余家豪
第五波疫情肆虐,人人自危;但比起自身健康,很多寵物主人更擔心的是假如自己確診,要被送去檢疫設施隔離,家中的愛寵就會無人照顧。
-
E7倒樓清潔員 - 余美更
在家工作已經成為疫情之中很多香港人的日常,作為自僱倒樓清潔員,余美更 (美姐) 當然不能在家工作,而且更要穿梭不同大廈,處理因住戶在家工作而日益增加的外賣垃圾、用過的快測棒及口罩。
-
E8抗疫的士司機 - 林偉勳
第五波疫情高峰期,緊急救護車服務大為緊張,等候時間曾長達數小時令市民大感傍偟,於是政府二月中啟動抗疫的士計劃,以減少病人於社區停留的時間,但當時大家對變種病毒 Omicron 仍未十分了解,連的士業界都對這項工作大有保留。
-
E9跨境貨車司機 - 陳文送 / 派貨司機 - 張鉅海
新冠疫情令運輸業受阻,骨牌式影響香港民生。一邊廂跨境貨車司機因內地口岸嚴厲的防疫政策受盡苦頭,動輒要被困在貨車車箱苦候十數小時,導致食品輸入緊張、港人要捱貴肉貴菜。
-
E10檢測站工作人員 - Ricky
圍封、強制檢測等行動在第五波期間,基乎每天都在香港上演。一月時,葵涌邨逸葵樓的圍封行動,正式拉開了第五波疫情的序幕。是次行動是香港首次在同一棟大廈之內驗出大量陽性個案。
-
E11茶餐廳老闆 - 曹德雪
第五波疫情重創飲食業界,全港有過千間食肆停業甚至結業收場。有一位茶餐廳老闆 Cat 姐,,不但在風雨飄搖的日子之中努力支撐餐廳的日常營運、不削減人手或要求員工減薪,同時更堅持多年來的善舉:每星期定時向基層街坊派發食物。疫情下支持著她的信念。
-
E12家居照顧員 - 鍾麗珍
疫情下許多獨居長者因為健康問題未能自行解決生活所需,於是家居照顧員的上門服務,例如陪診、送飯,以至代購、復康運動,就變成他們的依靠。家居照顧員珍姐在疫情下仍心繫老人家,即使因工作受到病毒的威脅,亦未有因此卻步…
-
E13確診外傭救援隊 - 胡頌恆神父 / Lucia Leung
有人說,外傭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家人,在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第五波疫情期間就有一群外傭,竟然因確診而被解僱,失去容身之所,孤立無援。幸好,有「廟街神父」之稱的胡頌恆神父,不忍心讓確診外傭餐風露宿。
-
E14言語治療師 - 葉曉恩 / 職業治療師 - 張珮玲
有特殊教育需要 (SEN) 的學童,即使在第五波疫情,仍然需要繼續接受治療,以確保可以追上同齡小朋友的學習進度、融入主流學校教育。
-
E15醫療輔助隊成員 - 林建群醫生 / 李啟賢 / 毛芊茵
第五波感染人數眾多,醫院長期爆滿,甚至有部份病人要被安置在急症室旁的露天位置。醫護人員在這段時間,除了要面對人手及床位不足的問題,還要應付社會上的輿論壓力。儘管如此,林醫生及一眾醫護仍然緊守崗位,站在最前線對抗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