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味道
秉承《茶餐廳》精神,谷德昭繼續深入香港飲食文化,今次帶大家尋找消失的「香港味道」。很多以往香港人愛吃的美食,隨著飲食習慣改變、口味改變、製作步驟精簡等慢慢消失,例如以前飲茶常見的「菲林」芝麻卷、雞蛋仔的前身潮州冷糕等。隨著越來越多外來食品進駐香港,舊有的味道被淘汰,有的在香港幾近消失,而鄰近的澳門卻保留了下來,例如吳廷記冷糕小食的冷糕。一連15集的「消失的菜單」把部分食物從歷史洪流中撈出來,並重現在觀眾眼前,帶香港人來一場味覺的回憶之旅。 更多
下架日期
2026年01月10日
聲道
粵語
字幕
中文
片長
30 分鐘
集數
5
節目級別
I
-
E1蒸籠與點心
在流行用QRCode落單的今天,位於深水埗的茶樓「中央飯店」仍然有點心車,還售賣大包、燒腩卷、鵪鶉蛋燒賣這些懷舊點心
-
E2蘿蔔與炸油糍
以前香港街邊常見的小食炸油糍,如今已經近乎消失,想食炸油糍的市民,只可以在冬天的周末入到去流浮山,找雲姐炸一個。
-
E3臭豆腐師傅與臭豆腐
香港唯一女臭豆腐師傅瓊姐至今未有後人接手她的手藝,原因之一是工作太忙碌,她要傍晚入豆腐廠做臭豆腐,凌晨才放工,翌天起床又要到港九新界送貨。位於大圍的小食店「大圍小食」,及位於葵涌的「8鍋臭臭鍋」都跟瓊姐取貨。
-
E4醃菜與咸菜煮魚
現在到處都見到酸菜魚,香港的客家菜館「新漢記」有一道材料十分相近的咸菜煮魚,而且味道更鮮甜。沙頭角出身的漢哥堅持用最新鮮的食材,每天親自到街市買魚、向本地「漬人」購入咸酸菜。
-
E5刀功與江南酥腿
「翠亨邨」的莫明師傅利用懷舊粵菜中常見的食材豬網油自創菜式「江南酥腿」,油而不膩,酥脆香口,口感豐富。